著名作家“相遇”精心打造的现言小说《骄阳落我心》,描写了色分别是【夏骄阳糖画】,情节精彩纷呈,本站纯净无弹窗,欢迎品读!本书共30452字,更新日期为22025-08-07 10:51:03。在本网【s8wx.com】上目前已完结。小说详情介绍:手机震动的时候,我正对着镜子练习一个收尾动作,汗水顺着下巴滴在地板上,溅开一个小小的深色圆点。是夏骄阳发来的消息,没有文字,只有一个视频文件。我心里咯噔一下,以...
苏阿婆把那本《糖谱》放在我们面前的旧木桌上时,我闻到了一股尘封已久的书香,混杂着淡淡的甜味。
那是一种时间的味道,比夏骄阳熬出的任何一种糖都更醇厚。
封皮泛着柔和的黄,像被岁月的手抚摸了无数遍。
夏骄阳的手指搭在上面,微微发抖,我能感觉到她正努力压抑着巨大的情绪。
而我的目光,却被封皮背面那行铅笔小字死死钉住。
“心随糖动,人随情走——给阳阳和那个会修摊的后生。”
后生?会修摊的后生?
我脑子里嗡的一声,像被一根烧红的铁棍捅了进去。
奶奶,夏骄阳的奶奶,那个只存在于照片和故事里的传奇匠人,她从未见过我,甚至不知道我的存在。
可这行字,却像一个精准的预言,跨越时空,稳稳地落在了我的身上。
我第一次和夏骄阳有交集,不就是因为她那个摇摇欲坠的糖画摊吗?
我蹲在地上,用捡来的木条和钉子,笨拙地加固着那两条随时会散架的桌腿。
那时候,我只是个路过的,一个被她熬糖时专注的神情吸引的舞者。
“***……她怎么会……”我喉咙发干,看向苏阿婆。
苏阿婆叹了口气,眼神飘向窗外黑沉沉的巷子,仿佛在看很久以前的月光。
“***临走前那阵子,精神头时好时坏,但总念叨着阳阳。她说,这丫头性子倔,像她,一辈子守着个糖锅,怕是要把自个儿也熬进去。”
她顿了顿,目光转回到我身上,带着一种审视,也带着一种了然。
“她最后跟我说,‘糖画是死的,手艺是活的。时代不一样了,阳阳的路不能跟我一样。要是有那么个娃,不是冲着我的名声,也不是图咱家的手艺,就是单纯心疼阳阳,愿意为她弯腰,为她跪在地上磨木头,那咱们夏家的谱子,就让他进。’”
为她跪在地上磨木头。
我的心狠狠一抽。
那天的情景历历在目,我为了找平桌腿,单膝跪在冰凉的石板路上,用一块破砂纸打磨木楔子,膝盖硌得生疼。
夏骄阳当时就站在一旁,咬着嘴唇,想说谢谢又说不出口,最后只是默默递给我一瓶水。
原来,我以为的偶然,竟是一场命中注定的考核。
而考官,早已离世。
那一晚,我和夏骄阳谁都没睡。
我们把《糖谱》摊在灯下,像两个虔诚的学生,一页页地翻阅。
前面几十页,都是经典的糖画图样,从最简单的蝴蝶蜻蜓,到复杂的龙凤呈祥。
旁边用小楷密密麻麻地标注着火候、糖温、拉丝技巧,每一个字都透着严谨与心血。
直到最后一页。
那一页的正面是空白的,仿佛是整本糖谱的休止符。
可当我们翻到背面,呼吸却同时一滞。
那上面没有图样,没有文字,只有一组组奇怪的符号。
它们像一串串密码,有的像舞者的步伐轨迹,记录着旋转与跳跃;有的又像糖丝在空中的流向,充满了张力与弧度。
它们杂乱无章,却又仿佛遵循着某种内在的逻辑。
“这是什么?”夏骄阳的声音带着困惑。
我死死盯着那些符号,一种熟悉的悸动从我心底升起。
作为一名舞者,我对身体的动态语言极其敏感。
这些符号,它们在动,在我的脑海里跳跃。
第二天,我们请来了周启明会长。
他德高望重,是看着夏骄阳长大的,也是她奶奶为数不多的故交。
周会长戴上老花镜,凑到台灯下,端详了那页符号足有十分钟。
我和夏骄阳屏着呼吸,连大气都不敢出。
忽然,他猛地抬起头,镜片后的眼睛里闪着惊异的光。
“这是‘动作编码’!我想起来了!”
他扶了扶眼镜,语气激动起来:“四十年前,***还是个年轻姑娘,她不满足于只在画板上画糖。她突发奇想,说要研究‘糖画与肢体语言的共振’。她认为,画糖画时的每一个动作,每一次呼吸,每一次手腕的抖动,都应该是一种舞蹈,一种情绪的表达。她想把这些动作编码,创造出一套全新的、活的糖画体系。”
“那后来呢?”夏骄阳急切地问。
周会长摇了摇头,脸上掠过一丝惋惜。
“后来?后来被当时的老手艺人协会骂了个狗血淋头,说她是‘不伦不类’,‘歪门邪道’,要把老祖宗的规矩给毁了。那次风波闹得很大,***心灰意冷,从此再也没提过这事。我们都以为,她早就放弃了。”
他抬头,目光灼灼地看向我,又看看夏骄阳。
“可她没有。她只是把这个想法藏了起来,藏在了糖谱的最后一页。她在等,等一个能看懂这些符号的人。”他一字一句地说道,“孩子们,你们现在做的,就是她四十年前就想实现,却没能实现的梦啊。”
那一瞬间,我脑中储存了三年的记忆,像决堤的洪水一样奔涌而出。
我那本被夏骄阳嘲笑为“变态跟踪狂日记”的《骄阳日记》,每一页都记录着她画糖画时的细节。
她熬糖时,会不自觉地用脚尖轻点地面,哼着不知名的小调,那节拍是固定的4/4拍。
她画凤凰展翅时,手腕会有一个极细微的、连续三次的快速抖动,以形成羽毛的层次感。
她收勺时,总会有一个短暂的停顿,像一个舞者完成动作后的亮相。
这些被我当成个人习惯记下的“细节”,此刻与糖谱背面那些奇怪的符号,在我脑中疯狂地进行着匹配、重合、连接!
我冲回房间,翻开那本厚厚的日记,夏骄阳和周会长也跟了进来。
我一页页地翻,嘴里念念有词:“第一组符号,这个弧度,对应的是她画锦鲤摆尾时收勺的动作,你看,这里有一次手腕的内旋,伴随着一个呼吸的延长……”
“第二组,这个连续的顿点,是她画梅花枝干时的点糖手法,每一次点糖,她的肩膀都会有一个微小的收缩,像机械舞里的一个点!”
夏骄阳看着我的日记,又看看糖谱,眼睛越睁越大。
那些我记录下的,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身体密码,竟然与她奶奶留下的符号严丝合缝地对应在了一起。
我们三个人,对着两本跨越了四十年的“秘籍”,像在破解达芬奇密码。
终于,在天亮之前,我们拼出了一段完整的,崭新的舞码。
我看着我们共同的成果,轻声念出它的名字:“《心随糖动》——以糖丝为引,舞步为承,画者的每一次呼吸都是节拍,舞者的每一波律动都对应一次拉丝的张力。”
我抬起头,看着夏骄阳通红的眼眶,心中一片澄明。
“***不是反对创新,”我低声说,“她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,等一个‘懂她的人’。一个能看懂她的孤独,也能跟上她的舞步的人。”
省非遗青年论坛那天,会场里坐满了专家和媒体。
轮到夏骄阳时,她没有走上讲台,而是将一口小糖锅搬到了舞台中央。
所有人都愣住了。
她没有打开PPT,只是默默地开火,熬糖。
金***的糖浆在锅里翻滚,散发出焦香的甜味。
聚光灯下,她的侧脸专注而神圣。
然后,我从舞台的阴影里走了出来。
没有激烈的音乐,只有糖浆在锅里“咕嘟咕嘟”的声音。
当夏骄阳用小勺舀起糖浆,拉出第一缕晶莹剔透的金丝时,我起手了。
一个缓慢而深沉的律动,从我的指尖开始,流过手腕,越过手臂,传到胸口,再荡开到全身。
我的动作,仿佛在承接那缕糖丝的重量与温度,承接一份跨越了四十年的传承。
我身后的巨大屏幕上,同步播放着《糖谱》最后一页的扫描件,和我的《骄阳日记》的对比图。
那些神秘的符号,和我记录下的动作细节,被红线一一连接。
台下的观众看得屏息凝神。
他们亲眼见证着,一个古老的非遗项目,如何与一种现代的街头艺术,实现了灵魂层面的共振。
夏骄阳的动作越来越快,糖丝在空中飞舞,勾勒出一只浴火的凤凰。
我的舞步也随之加快,旋转、滑步、停顿,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地卡在她手腕翻转、糖丝落下的瞬间。
我们没有对视,却仿佛共享着同一个心跳。
我看见,坐在第一排的周启明会长,悄悄摘下了老花镜,用指节用力地擦了擦眼角。
后排的老张,那个总爱在我们摊位前摇着蒲扇侃大山的大爷,正张着嘴,对他身边的人嘀咕:“嘿,你还别说。这小子的舞,看着有点像老夏师傅当年在村口扭的秧歌,又有点他自个儿跳的那什么都市舞……可这两个玩意儿搁一块儿,它偏偏,就是对味儿!”
当夏骄阳落下最后一笔,凤凰的尾羽在画板上凝固成完美的弧度时,我的动作也戛然而止,定格在一个单膝跪地的姿势——就如同我第一次为她修摊时的模样。
全场静默了三秒,然后,雷鸣般的掌声轰然响起,经久不息。
周启明会长走上台,他的眼眶还是红的。
他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那本泛黄的《糖谱》,郑重地交到我和夏骄阳的手中。
“我宣布,”他的声音通过话筒传遍全场,“从今天起,夏氏糖画《糖心》,正式收录‘双人编码’技艺体系。它的名字,就叫‘心随糖动’。”
他顿了顿,目光从夏骄阳身上,移到了我的脸上,那眼神里充满了肯定与欣慰。
“还有,古力,”他加重了语气,“你不是什么‘辅助’,你是这门新手艺的‘共承人’。”
共承人。
这三个字,像一道暖流,瞬间融化了我心中最后一丝作为“局外人”的芥蒂。
我们手牵着手走下台,穿过潮水般的人群。
夜风拂过巷口,带着初秋的凉意。
我们那个小小的糖画摊,灯还亮着,旁边的街舞室里,音响不知被谁打开了,正低低地放着一首老歌,《小城故事》。
老张摇着蒲扇,笑呵呵地等在路口:“我就说嘛,这糖啊,熬到最后,总能熬出点新味道来。”
我看着夏骄阳被灯光映照得格外温柔的侧脸,这一次,我的大脑没有再下意识地去记录她的嘴角弧度,或是她睫毛颤动的频率。
因为我知道,从这一刻起,我不再是她记忆的囚徒,而是她未来的,共同执笔人。
台上的掌声似乎还没有完全散去,热烈的余温仍在空气中浮动。
但在会场一个不惹人注意的角落里,市文化馆的赵馆长拉住了正准备离席的周启明,压低了声音,表情严肃地指了指舞台的方向。
“老周,等一下。关于这个‘心随糖动’……”
小说《骄阳落我心》 骄阳落我心 试读结束。
《骄阳落我心》资讯列表
网友评论